消息訊息
兒科部文章
春假病毒齊發旺季注意嬰幼兒「哭卻沒有眼淚」 醫籲口服疫苗保平安
2025/3/26春天是病毒性腸胃炎肆虐旺季,引發症狀包括嘔吐、腹痛、腹瀉、發燒頭痛及肌肉痠痛等,雖然嬰幼兒急診重症比例不高,但年紀較小或抵抗力較弱的病患,仍有可能因脫水脫到「哭卻沒有眼淚」而住院,提醒春假即將啟動,恐是另波感染高峰,呼籲家長幫6個月以下嬰兒安排口服輪狀病毒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
「會走路的肺炎」來了! 幼童感染黴漿菌悄增 醫籲過敏兒更要當心
2024/10/18日本感染黴漿菌人數暴增,國內似乎蠢蠢欲動,亞大醫院兒科醫師發現近一週來,因黴漿菌感染住院的病童比例大增,症狀以發燒、久咳不癒及喉嚨痛表現,甚至出現肺炎重症,讓家長忙得不可開交,醫師也提醒,家中有過敏兒更要提防氣喘等重症,務必勤洗手、戴口罩,同時盡快施打流感疫苗,避免引發併發症。
腸病毒肆虐病童脫水暴瘦3公斤 母不捨「米其林寶寶少了一圈肉」
2024/9/6近來國小學童媽媽之間最流行的打招呼語,可能就是「你家孩子也中了嗎」? 原因是腸病毒邁入高峰期,學童因開學後交叉感染,導致患者人數突增,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便發現本週就診人數增加1-2成,其中有多位學童食慾差導致脫水嚴重,不得不住院治療,兒科醫師鄭詩橤表示,脫水會引發疲倦、嗜睡甚至昏迷等後遺症,家長務必觀察病程變化及適度補充水分,必要時儘速就醫治療。
克服頑固型便秘 醫師解決小寶貝們心裡說不出的苦
2024/2/7剛讀小班的「小凱」,常因不敢舉手上廁所選擇憋便,老師察覺後建議就醫檢查,沒想到醫生幫他浣腸時竟沒辦法順利解便,只好用手指挖出大如桌球、硬如石頭的「糞石」,醫師建議,幼童若有排便問題,務必按時服用軟便劑,並克服心理壓力,同時攝取足夠膳食纖維及補充足夠水分,「才能解決寶寶心裡的苦」。
童高燒肺感染 細心醫揪出肺炎鏈球菌作祟 籲施打4劑疫苗效果佳
2023/6/21台中3歲小女童連續五天高燒不退,經轉診就醫後,醫師雖排除新冠病毒、A型流感、黴漿菌及腸病毒等常見疾病,女童發炎指數依舊飆高且食慾不佳,兒科醫師察覺狀況有異,決定安排肺部X光檢查,果然發現右下肺明顯浸潤,驗尿後順利揪出是「肺炎鏈球菌」作祟,給予抗生素治療後,病情大幅好轉。
兒童偏頭痛家長莫心慌規律運動、正常作息、清淡飲食助減少復發
2023/6/12一聽到「偏頭痛」,可能以為是成年人專利,其實學齡前或青少年族群都可能會有偏頭痛症狀,近來一名小五女童便因運動時突然頭痛發作,一度痛到在地上打滾,父母親發現後連忙陪同就醫,憂心忡忡詢問「孩子的腦子是不是有問題?」經檢查後,確認沒有結構問題,僅需追蹤即可,才讓家長稍稍放心。
流感、新冠肺炎夾攻? 醫師呼籲疫苗+快篩雙管齊下保平安
2022/10/6隨著各國鬆綁邊境檢疫,出境與入境隔離天數即將大幅度縮短,國人已迫不及待規劃出國旅遊,預期明年寒假會有一波出國潮,但疾管署監測發現從9月份開始,陸續出現流感案例,暗示流感的流行季恐提早報到,一旦冬天到來,情勢將會更加嚴峻,民眾該如何因應新冠肺炎病毒及流感病毒的雙重夾攻呢?
滿月新生兒黃疸仍未消退 細心醫揪出竟是膽道閉鎖症惹的禍
2022/8/18新手媽媽「小真」抱著剛出生1個多月的嬰兒接種疫苗,但醫師發現寶寶黃疸症狀頗明顯,媽媽懷疑「是餵母奶引起」,但經醫師比對排便顏色後,察覺狀況有異,趕緊安排抽血及膽道攝影等檢查,果然揪出是膽道閉鎖惹的禍,醫師建議安排手術治療,也提醒家長,寶寶們若滿月時仍有黃疸應儘速就醫檢查。
嬰幼兒反覆發燒多日 機警醫揪出非典型川崎氏症
2022/4/8九個月大「纓纓」反覆發高燒,原以為是一般疾病常見症狀,但高燒不止情況已經超過三天,日前身上更出現紅疹,媽媽著急地進出多家醫院反覆檢查,卻遲遲找不出原因,直到日前轉介到亞大醫院詳細檢查,才確診為「非典型川崎氏症」,醫師提醒,此病為兒童後天性心臟病主因,嚴重者恐會致命。
春節吃太好 高一男變「厚」了!兒科醫師提醒少吃多動才健康
2022/2/10林姓高一男每餐得吃一碗公(約3碗白飯)才有飽足感,家長原以為是發育期不以為意,不料體重一路逼近破百大關,抽血檢查更發現肝指數超標,原本春節前打算要多運動,但年節吃太好,回診時體重不降反增,經超音波檢查診斷為「非酒精性脂肪肝」,醫師只得訂定鏟肉計畫,預防步上肝病三部曲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