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訊息
腎臟內科文章
血尿不以為意 輕熟女險終生洗腎 醫籲莫忽視腎炎嚴重性
2022/5/2530多歲的小梅擔任外送員,平時偶爾會出現血尿,但她不以為意,直到日前因感冒後血尿症狀較嚴重,因此到鄰近醫院抽血檢驗,發現腎功能惡化瀕臨洗腎,經轉診抽絲剝繭的檢查後,發現是罹患「IgA腎炎」,經藥物治療後,腎臟功能好轉終於免除洗腎的危機。
避免使用顯影劑引發急性腎衰竭 3招助腎友降低風險
2022/5/10台中一名40多歲王先生,日前因心絞痛安排心導管置放支架治療,醫療團隊考量患者本身有慢性腎臟病史,特別執行預防性措施,施打前先補充大量水分,同時使用低滲透壓顯影劑,將使用劑量減到最低,手術前也投予保護性藥物,藉此減少腎臟損害的機率,並避免引起急性腎臟病變,造成終身傷害。
傷口久未癒合竟是血管病變!周邊血管超音波揪出細微病灶
2022/5/9本身有糖尿病史的50歲張伯伯,因為左腳大拇指傷口遲遲未癒合,利用周邊血管超音波檢查,發現是左腿小腿動脈狹窄造成,轉介心臟內科安排手術打通並穩定控制血糖後,正順利康復中。
7旬婦尿袋突變紫 紫色尿袋症候群需注意清潔
2022/5/278歲邱奶奶長期在安養中心臥床,日前家屬帶著奶奶來門診,著急地詢問「奶奶的尿袋呈現一片紫色,是不是中毒了呢?」,經診斷,奶奶其實是罹患「紫色尿袋症候群」,經更換導尿管以及點滴治療後,尿液顏色逐漸恢復正常,但提醒照顧者要注意長者泌尿道清潔工作,避免感染狀況加劇。
洗腎嬤「皮蛇」上身 治療後反昏迷 醫籲務必主動告知病史防悲劇
2022/3/2473歲蔡阿嬤患糖尿病、高血壓及固定洗腎,日前因右側腋下長疱疹就醫,但卻未告知洗腎病史,醫師考量患者疼痛難耐,給予抗病毒藥物救急,不料當晚返家後愈發虛弱,隔天阿嬤居然叫不醒,趕緊送往急診,發現為抗病毒藥物過量導致昏迷,經停藥並持續腹膜透析(洗腎)後,才順利恢復意識,讓家人鬆一口氣。
婦人尿尿滿江紅 基因檢測揪出罕病
2022/3/1453歲莊女士本身腎功能不佳,最近頻頻血尿。如廁後,總是「滿江紅」,嚇得她趕緊求醫。經抽血檢查發現血小板數值低,但腎臟超音波並無發現結石,治療數週後,血小板數量仍無改善,改做基因檢驗,才揪出JAK2基因變異,轉介至血液腫瘤科確診為原發性骨髓纖維化,利用JAK抑制劑治療後恢復正常。
老翁電鍋加熱透析液想取暖 醫警告:恐增加感染風險
2022/1/3070歲李伯伯執行居家手動腹膜透析(洗腎)多年,由於近來氣溫陡降,每當灌注透析液進入腹腔時,總讓他冷到皮皮挫,為此他突發奇想,竟用電鍋隔水加熱透析液,導致透析後腹疼痛,回診時告知醫師,醫療團隊遂指導改用「乾式加熱法」取代,讓透析液保持溫度在35-37度,終於解決肚子冷颼颼的困擾。
「老大人」不喝水全身軟綿綿 醫建議:春節返鄉多關心家中長輩
2022/1/2392歲張奶奶有高血壓,加上年事已高成天窩在家中,近來常有腹瀉現象,連帶影響食慾,連水也不喝,直到日前連假子女返家聚餐,發現奶奶始終躲在房內,才驚覺奶奶虛弱無力,趕緊送醫檢查,發現是長時間未補充水分,導致嚴重高血鈉,所幸經補充電解質後,張奶奶精神變佳,才讓家人大鬆一口氣。
肝硬化難治型腹水合併肚臍感染 腹膜透析導管放水免開刀
2022/1/1765歲蔡先生因重度酒精性肝硬化長期飽受腹水之苦,且他習慣不洗手狂摳肚臍,即便肚臍漸漸膨出也不以為意,直到日前買早餐時發現衣服下方濕透,以為是湯汁打翻,沒想到竟是腹水由肚臍蜂窩性組織炎的傷口噴出,經評估後開刀可能無法順利關閉傷口,建議改以置放腹膜透析管路引流腹水,最終注射抗生素控制,也免除開刀風險。
反覆低血鈉頭暈住院 原是腎上腺功能不全惹禍 補充賀爾蒙有效
2022/1/1162歲黃先生有三高,因頭暈跌倒被送往急診,抽血檢查發現鈉離子濃度低、糖皮質激素不足,確診為腎上腺功能不全所引起的低血鈉,經施打高濃度食鹽水及服用低劑量類固醇後大幅改善,細問之下發現患者今年多次因低血鈉嚴重頭暈住院,建議應長期補充賀爾蒙,才能避免反覆發生低血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