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最新消息
News中年男心肺功能差 「爬一層樓就狂喘」 離心運動助找回好體力
2022/10/5台中50歲張先生因罹患心臟衰竭,體力大不如前,活動時也越來越容易喘,感嘆「爬一層樓就得坐下喘氣休息五分鐘」,嚴重影響日常作息,讓他對生活產生倦怠感,所幸經復健科醫師積極規劃心肺復健運動,並安排「離心型腳踏車訓練」後,大幅強化心肺適能,體能進入佳境,讓他笑說:已經準備揪朋友爬山了!
退休婦鈣化性肌腱炎發作 「連睡覺都折磨」 醫:這些人要注意!
2022/8/6台中廖太太退休後愛在家嘗試新菜單,滿足全家人的胃,但去年中開始,每當煮菜時左肩都會微微痠痛,症狀也越來越嚴重,不僅左手無法舉高,晚上側睡時,甚至會痛到難以入眠,就醫檢查確認是「鈣化性肌腱炎」惹禍,經建議採用體外震波治療,半年後鈣化點完全消失,讓她直說:這樣活著才有意義!
骨鬆嬤骨盆復健哀哀叫 復健機器人助無痛強化肌力
2022/4/27台中78歲王姓老婦人去年車禍導致骨盆骨折,因患有嚴重骨質疏鬆,傳統復健方式常讓她痛到哀叫連連,子女看了百般不捨,經醫療團隊建議採用下肢行走復健機器人輔助,幫患者穩定下半身和訓練肌力以及站立,執行一個月後,復原情況漸入佳境,子女笑說:「媽媽現在每天都笑著出門」,可望大幅縮短復健期程。
腳痛竟是鞋害的!專家:鞋底出現2跡象就該換鞋
2022/3/7有位老奶奶長期腳痛找不出原因,直到她脫下鞋子檢查,才發現她穿的鞋子因鞋跟磨損,多次送修出現修補痕跡,原來腳痛元凶竟是「內外不對稱」的鞋跟填補物,導致她行走時腳踝變形、疼痛難耐。可見鞋子選得不適當或嚴重壞損,將導致足部關節、肌肉、韌帶的過勞甚至受傷。
鋼鐵人輔具協助復健 提升中風患者身體功能(復健部)
2021/10/14「外骨骼機器人」變身復健幫手 助中風婦能走也能握筆 亞大醫院「智能復健機器人中心」成立 脊傷、腦傷患者盼自立
2021/10/1台中47歲林女士年初因腦中風導致右側偏癱、全身癱軟無力,住院期間先接受傳統高強度復健治療,提升到能進行簡單動作,但上下肢動作仍不協調,醫療團隊安排出院後持續透過「外骨骼機器人復健訓練」,穿戴有如鋼鐵人般的輔具,一個月後行走能力提升,手指也能進行簡單抓握,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手部術後疤痕沾黏難屈難伸 組織按摩鬆動術助放鬆肌筋膜
2021/9/2319歲林同學因車禍導致右手二、四、五掌骨骨折,術後因手部背側疤痕組織過於緊繃和沾黏,導致手部伸展和彎曲動作受限,連拿杯子喝水或用鑰匙開門等簡單動作,都會感到痠痛不已,症狀日益惡化,令他相當苦惱,經透過「組織按摩鬆動術」,有效放鬆肌筋膜及提升關節活動度,一舉解決手部卡卡問題。
中風翁行動不便心裡苦 改良式足步矯具助提升行動力重拾自信
2021/8/870歲林伯伯熱愛登山,無奈年初中風後因肢體動作受限,變得不愛活動,加上心情鬱悶,生活彷彿僅剩輪椅,不僅身體機能退化,生活圈也日益狹窄,家人擔心長輩意志消沉,所幸經職能治療師協助製作改良式足部矯正輔具,順利提升林伯伯的行動能力,也能自行到戶外散步活動,找回遺失已久的笑容。
停課延長爸媽崩潰蓋罰站樓 可善用情緒光譜和創意 拉近親子關係
2021/7/7受疫情影響,全台幼托園所持續停課,4歲「小羽」自停課在家,因無處消耗體力和探索學習,每天都挑戰父母忍耐極限,親子衝突戲碼天天上演,爸媽崩潰怒蓋「罰站樓」。復健科醫師建議,以認知/知覺功能為基礎,輔以感覺動作,善用家中物品和發揮創意,能促進親子互動學習,讓彼此關係更緊密。
小編左手車禍「不舉」難打字 可拆解動態副木助修復受損橈神經
2021/4/333歲廖小姐從事網路行銷工作,去年11月因車禍導致左手肱骨骨幹斷裂,伴隨橈神經受損,術後肱骨雖順利復位,但左手卻呈無力下垂狀,連鍵盤都無法按,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經利用「可拆解組合式動態副木」,配合職能治療復健計畫,3個月後手部功能大幅提升,順利回工作崗位,繼續與粉絲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