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訊息
腸胃肝膽科文章
十二指腸息肉「躲貓貓」 水中切除術揪出病灶 化解腸穿孔危機
2019/4/2055歲王先生因腹痛前來就診,透過胃鏡檢查意外發現,十二指腸第二段有一顆2公分扁平腺瘤,十分接近膽胰管的開口,透過切片檢查,確診為低度分化不良的息肉,未來可能有癌變風險,但因息肉位置困難深藏,且治療空間狹窄,又鄰近肝膽胰重要器官管道,若採傳統剖腹或腹腔鏡手術,恐傷及周邊重要器官,改以內視鏡「水中息肉切除術」成功切除,隔天患者即回到工作崗位。
慈父不捨愛女捐肝救父 採肝動脈化學栓塞治療控制病情 全家過年
2019/3/24台中56歲葉先生患有糖尿病,卻不知B、C型肝炎也早已上身,喜歡豪飲的他,去年8月抽血發現腫瘤指數極高,進一步透過腹部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肝臟兩葉有數顆腫瘤,無法手術切除,若要拚治癒的話只能至醫學中心換肝,但因不捨女兒捐肝救命,經討論後,決定接受肝動脈化學栓塞治療,治療後胎兒蛋白指數恢復正常,更讓他順利開心過了好年。
吃香蕉可治療胃食道逆流? 醫:症狀可能會更惡化
2019/3/22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許多民眾深受胃食道逆流所苦,有民眾聽聞網路傳言「空腹吃香蕉可治療胃食道逆流」,故吃下大量香蕉,希望能夠緩解症狀,但醫師駁斥:有胃酸疾病的民眾,若空腹吃香蕉,恐出現腹脹、胸悶、腹瀉等症狀,不可不慎。
過年飲食不忌口 胃食道逆流找上門 低酸飲食吃出好「胃」道
2019/3/1243歲林先生過年期間因難以抗拒美食的誘惑,吃下大量油炸食物、甜食、零食等加工食品,年後出現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起初自行服用胃藥抑制,但漸漸連胃藥也失效,令 他苦不堪言,之後聽從醫師建議調整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避免酸性食物,落實低酸飲食,這才終止胃食道逆流的噩夢。
中年男罹潰瘍性結腸炎 整天「洩不停」 生物製劑治療有效
2019/2/950歲林先生經常為腹痛、腹瀉、拉血便所苦,嚴重時一天最高拉肚子近30次,導致他骨瘦如材,不僅完全無法工作,也難以開車出遠門,毫無生活品質可言,起初他靠傳統類固醇治療,但效果不佳,爾後透過生物製劑治療,初次使用症狀立即獲得改善,從原本一天拉近30次,變成一天拉2至3次,讓患者如獲新生,終於可以「瀉停封」了!
長期口乾是胃食道逆流所致?醫澄清:兩者不相關
2019/1/24隨著飲食西化、生活及工作壓力大,胃食道逆流儼然成為國病,坊間甚至有傳言「口乾與胃食道逆流有關,恐增加罹癌風險」,令許多「喝再多水仍覺得渴」的民眾相當慌張,擔心是否已經埋下日後罹癌的危險因子,醫師則提出澄清,長期口乾舌燥多與自律神經失調、內分泌疾病(糖尿病/甲狀腺亢進)或乾燥症有關,民眾不需過度慌張。
胃鏡檢查方式選項多 建議依個人荷包及忍痛度做判斷
2019/1/5相信民眾對「胃鏡」、「大腸鏡」等醫療名詞不陌生,這類檢查都屬於「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一環,但可能一想到要將一條管子從嘴巴伸入胃中,伴隨檢查過程中腸道及腸繫膜受到拉扯,很多人會退避三舍,因此,「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依據需求發展出許多形式,究竟該如何選擇,才能兼顧荷包、準確度及舒適度呢?
沈默癌症難預防 胃鏡影像新技術助揪出早期食道癌
2019/1/2隨著兩位名人相繼因食道癌英年早逝,不禁讓人提高對食道癌的警覺性,近日門診民眾對於食道癌篩檢的詢問度也大幅提升,隨著科技進步,目前食道癌篩檢方式可透過胃鏡搭配「窄頻影像技術」(Narrow Band Image, NBI),有效提升食道癌和癌前病變的診斷率,並提高治療痊癒的機會,為患者爭取一線生機。
「只要抽血就能驗出胰臟癌?」 醫:需有多元檢查指標
2018/12/27胰臟癌有「癌中之王」之稱,原因就是早期並無明顯症狀,但病程發展快速,一旦確診後,僅不到2成患者適合開刀治療,故人人聞胰臟癌色變,坊間傳言「抽血報告CA19-9數值越高,代表罹患胰臟癌機率越大」,醫師解釋,雖CA19-9為胰臟癌的腫瘤指標,但僅能當作參考值,仍需透過多方面的檢查才能確診。
預防食道癌上身 醫師、營養師大推抗癌食譜
2018/12/17食道癌是近10年來死亡率増幅第一的癌別,加上兩位名人相繼因食道癌匆匆離世,使民眾聞食道癌色變,但如何從吃下手呢?只要正確選擇食材,將防癌飲食生活化,就能吃得安心、吃出健康,遠離食道癌威脅,另外除了拒絕菸、酒、檳榔,也要遠離燙口食物、燒烤、火鍋、醃漬品等,為自己健康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