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醫療新聞
News輕忽肩膀卡卡釀大禍 微創肩關節鏡手術助「打通關」
2020/1/2238歲張先生日前騎機車車禍,右肩著地受撞擊,因未發現骨折而不以為意,但返家休息後肩痛卻一直困擾他,再次赴醫確診為旋轉肌袖破裂症候群;55歲吳女士為家庭主婦,長期受左肩疼痛所擾,就醫診斷為沾粘性關節炎,兩人均經保守治療卻不見效,透過微創肩關節鏡手術治療後,順利恢復生活品質。
快遞員坐骨神經痛發作 「痛到像蝦子開車」 幸微創內視鏡手術解圍
2019/11/145歲李先生從事快遞,需經常搬動重物,過去曾因工作時拉傷腰部,但當時仗勢年輕並無積極治療,直到近年來經常感到腰、下背不適,服用止痛藥也不見效,嚴重發作時「開車像蝦子一樣彎曲」,赴醫確診為坐骨神經痛,討論後決定採「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治療,術後症狀大幅緩解,目前已重返工作崗位。
小腿肌肉撕裂傷腫成「煙燻火腿」 醫師建議運動前務必暖身自保
2019/9/13「華哥」日前與客戶相約打小白球,途中他快跑跳上開球台,不料著地瞬間聽到「啪」的一聲,痛得他順勢倒地不起,小腿肚整個漲痛,但他堅持打完全場,返家後用草藥敷了一週,沒想到小腿發黑膨脹,「宛如煙燻火腿」,緊急就醫檢查,確診為「內側腓腸肌部分撕裂傷」,治療兩週後總算可行走,讓他鬆了一口氣。
關節重建醫學會學術研討會 分享機器人手術治療成果
2019/8/31「中華民國關節重建醫學會」今天(31日)於亞洲大學舉辦「108年度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台灣、韓國等國際級醫療專家學者,探討髖關節及膝關節的重建方式,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醫療副院長黃揆洲也針對「MAKO機器人輔助人工關節置換術」在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的病人之應用,分享臨床上髖關節疼痛患者的治療成果,獲得極大迴響。
婦髖臼發育不全被笑「走路像素還真」 全髖關節置換手術重現自信
2019/8/9台中59歲周阿姨年輕時走路經常感到雙腿無力、搖搖晃晃,造成腰部、鼠蹊、膝蓋不適,雖因不影響生活,但總被笑說「像素還真走路」,直到去年雙腿開始疼痛,導致無法久走,更影響工作表現,赴醫檢查確診為兩側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併嚴重髖關節炎,經兩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後,症狀終大幅緩解。
免開刀也能治療疼痛 醫師提供五招遠離「痛痛人」
2019/5/25人體關節因受傷、老化或過度使用,往往會伴隨著疼痛,例如韌帶肌腱發炎、一般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等,都是骨科常見疼痛原因,但當疼痛感出現時,如經醫師評估未達手術標準,患者可考慮下列五種止痛方式,根據自身患部嚴重程度及經濟狀況評估選擇,盡快遠離「痛痛人」陰霾。
婦人先天髖臼發育不全 機器人手術上場修復 婦:「不用拿柺杖真好」
2019/3/13台中54歲吳女士因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導致髖部疼痛,近來更因長短腳越來越明顯,疼痛益形加劇,尤其她生性愛美,不想拿拐杖出門,無形中增加跌倒風險,不得不赴醫求救,幸好醫療團隊透過「MAKO機器人輔助人工關節置換術」治療,除減少疼痛,也無須仰賴助行器,讓她感動說:「能正常走路好幸福」
早餐店女廚肩痛無力翻鏟 「連煎蛋都會痛」 竟是旋轉肌袖撕裂作祟
2018/12/1265歲蘇太太經營早餐店逾30年,因長期使用手臂、肩膀翻動鍋鏟,近半年來感到肩膀隱隱作痛,不僅沒力氣拿鍋子,晚上更痛到睡不著,自嘲「連煎蛋都難」,赴醫透過超音波及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如袖子般的筋膜破洞,確診為「旋轉肌袖撕裂」,透過手術「補洞」後,大幅緩解疼痛,醫師則建議配合復健三個月,才有機會痊癒。
使用「長高貼片」就能繼續增高?醫斥:假的啦!
2018/11/22近來網路瘋傳一款宣稱獲得日本專利認可的「長高貼片」,誇口只要睡前貼在左右膝蓋上,「使用3個月即可長高13公分」,讓許多恨不得二次發育的「哈比族」趨之若鶩,但醫師駁斥,男性在20至25歲、女性在18至20歲左右,骨間細胞就會停止分裂,一旦生長板閉合,就無再長高的可能性,「成長貼片根本是無稽之談」。
物流士患血友病 膝蓋內出血疼痛變形 膝關節置換術重拾職場自信
2018/8/7台中35歲張先生從小被診斷罹患血友病,目前從事物流配送工作,雖有定時接受血友病治療,但右膝關節仍感到疼痛、腫脹變形,且嚴重影響工作,赴醫檢查診斷為嚴重的血友病膝關節病變,經接受右側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並透過血友病中心團隊悉心照料,術後右膝關節不再疼痛,也重回工作崗位,找回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