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老翁天冷久站就腿痛 竟是周邊動脈阻塞 治療後免除截肢風險
南投縣仁愛鄉一名85歲黃伯伯兩、三年來每逢寒流來襲,左小腿就會特別疼痛、冰冷,甚至出現腳趾發黑症狀,原以為腿痛如針刺的感覺是因長期務農造成,多半只到診所吃藥、打針,但本周痛到無法行走,只好前往醫院求助,診斷罹患「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若無立即處理,嚴重時左腿恐會因缺血性壞死而截肢。
黃伯伯自述一生務農,大半輩子多在田裡或果園農忙,身體十分硬朗,可惜近兩、三年來每當天氣轉冷,左腿便會開始痠痛,剛開始以為是因工作過勞,只要稍微休息即可,雖然也曾到診所就醫,但症狀始終沒有好轉,直到日前實在痛到無法走路,在親友介紹下,前往亞大醫院治療,期待找出真正病因。
經醫療團隊會診,研判上述症狀應為「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造成,藉由「血管腔內氣球擴張術」治療後,患者左腿不再冰冷,還能下床行動,本週已經順利出院。
亞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表示,隨著年紀增長,人體動脈血管的內徑會逐漸狹窄,造成血流量減少,不易輸送養份到遠端組織,因此出現「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症狀,例如兩腿疲勞無力、間歇性跛行等,而當患者靜止休息時,腿部若仍持續疼痛,代表血管阻塞情況開始惡化,一旦剪指甲不慎造成傷口,往往會出現潰瘍,最後可能走上截肢一途。
劉殷佐指出,「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早期可透過藥物控制,再者也可以經由「血管腔內氣球擴張術」和「血管內支架」治療,以打通阻塞的血管來維持血流暢通,更嚴重者就可能得需使用「血管繞道手術」,不僅手術時間長、範圍廣,也需要較長時間復原。
據統計,「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發生機率約為12%,常見於老年人、抽菸者、糖尿病和三高患者。
劉殷佐呼籲,周邊血管疾病潛在患者一定要控制三高、戒菸、控制血糖和按時服藥,因此類患者罹患腦中風和心肌梗塞機率較高,平時要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冬天時更要注意四肢保暖,若民眾初期出現走路痠麻、足部冰冷、久站腿疼的狀況,可能與周邊血管循環不良有關,建議盡快就醫透過周邊血管超音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