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媽媽玻璃心不破碎!孕婦服用抗B肝病毒藥物 有效杜絕B肝寶寶
趙媽媽是B型肝炎(簡稱B肝)帶原者,長子出生時雖積極配合接種相關疫苗,但仍垂直感染B肝,讓她自責不已;去年初意外懷上二寶時又驚又喜,卻擔心步上哥哥後塵,所幸搭上B肝防治新措施的順風車,於第三孕期口服B肝抗病毒藥物,孩子出生後配合施打免疫球蛋白並接種疫苗,總算確診非B肝寶寶,讓她放下心中大石,不再心碎滿地。
台灣十大癌症發生率中,肝癌排名第四位,其中B肝帶原者約300萬人,約有一半B肝患者是經母嬰垂直感染,而B肝患者得肝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00倍,故如何防止下一代感染B肝,讓B肝就此從台灣絕跡,是相當重要的議題。
目前國內針對防護新生兒感染B肝作法分為三個層面:
一、所有新生兒在出生後6個月內,需分段注射三劑B肝疫苗,此作法已成功讓33歲以下成年人的B肝帶原率降到1%以下。
二、若媽媽為B肝帶原者,則寶寶在出生24小時內,需注射一劑B肝免疫球蛋白,之後6個月內會分段注射三劑B肝疫苗,雖然有9成的寶寶藉此獲得保護力,但仍有1成的新生兒感染B肝。
三、針對血中B肝病毒濃度≥百萬IU/mL的孕婦,健保署於去年2月起,將高傳染性B肝帶原孕婦納入健保用藥對象,於第三孕期開始服用抗B肝病毒藥物,而趙媽媽正是此政策的受惠者,不必再對孩子感到愧疚。
從懷孕階段開始防治,就能有效杜絕B肝寶寶產生,避免新生兒初生時由母親端垂直感染得到B肝,種下日後轉為慢性B型肝炎、肝硬化乃至肝癌的黑白人生。
但許多B肝e抗原陽性、高病毒量的孕媽咪擔心,服用此藥物是否會造成畸胎?其實在孕婦用藥安全分級中,抗B肝病毒藥物屬於B級用藥,只要在醫師的指導下,孕婦可以安全使用;若產後一個月用藥期間,藥物微量經由乳汁分泌,則建議媽咪先規則用藥,暫停哺乳。
另外也建議B肝帶原的育齡婦女,在懷孕前應根據病情,若屬於高病毒量,可以先做減低病毒量的治療之後再懷孕,而服用抗B肝病毒藥物的媽媽,停藥後半年內仍應密切追蹤肝發炎指數,才能成功保肝。(文/婦產部微創內視鏡科主任高惠芬、肝病中心個管師洪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