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眼睛生病了很焦慮? 把握看診前五訣竅 治療過程更有效率喔!
(22).jpg)
當眼睛出現狀況,患者們都會十分焦慮,無不想要趕緊掛眼科門診找醫師,但若能事先掌握5個看診前提早準備的小訣竅,不僅能讓看診過程更加順利,也能幫助眼科醫師更準確了解眼睛狀況,給出更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建議。
一、務必攜帶個人相關醫療資料:尤其是曾做過的眼科檢查報告、醫生診斷記錄、眼壓測量結果等,還有目前正在使用的眼藥水、其他專科治療藥物清單,或是保健食品,這些資料能讓眼科醫師快速掌握眼睛問題的病史,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檢查,並且可以根據過去醫療資料作出更精準的判斷。
若平時有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也可以帶上過去的配鏡處方,幫助醫師了解眼睛的視力與度數是否有明顯變化。
二、事先列出眼睛不適症狀和問題:畢竟看診時間有限,當下有時很難完整描述完整症狀,但細節對醫師判斷病情很重要,建議事先寫下所有不適症狀,例如視力模糊、眼睛乾澀、疼痛、紅腫、畏光或流淚等,甚至是突然的視野缺損或重影現象,幫助醫師針對特定症狀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評估。
三、務必停戴隱形眼鏡:建議看診前停戴一週或至少停戴一天以上,因為隱形眼鏡可能會讓眼睛表面出現暫時性的紅腫或角膜輕微刮傷,影響檢查結果,尤其是角膜和淚液的評估,停戴後眼睛可以恢復到比較自然的狀態,讓檢查更準確,如果要做眼壓測量或點散瞳劑做眼底檢查,這點尤其重要。
四、攜帶眼鏡與太陽眼鏡:醫師會根據現有眼鏡度數判斷是否需重新配鏡或者調整度數,現有眼鏡讓醫師有參考依據,避免度數過度調整或忽略了視力變化,另外,如果眼睛較敏感,建議帶上太陽眼鏡備用,尤其做完散瞳檢查後,會讓瞳孔放大四到六個小時,容易畏光,戴著太陽眼鏡能減少不適。
五、帶健保卡和身分證明文件:尤其是初次到新診所或醫院看診,掛號櫃台人員會依照正確的身份資料建立病歷,如果有申請醫療補助或相關保險的需求,帶齊證件也能避免身分被誤用。
提醒民眾,只要先做好上述五件準備工作,就能讓看診過程更有效率,醫師也能根據充分的資料給出更正確的診療建議,如果當天需要做散瞳檢查,因為散瞳後會視力比較模糊至少四小時,最好避免自行開車,搭乘交通工具到醫療院所比較安全。(眼科/林純如)

►自由時報 :看眼科前5訣竅 治療更有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