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肝癌治療工具多元 微創、精準、整合三箭助癌友人生變彩色
46歲王先生患B肝帶原卻仍應酬熬夜,日前為慶祝友人升職喝到嘔吐及腹痛就醫,檢查後意外發現肝腫瘤,進一步追查竟是肝細胞癌第一期,讓他難以接受,所幸討論後建議採用「微波消融術」治療,目前穩定回診追蹤,提醒民眾,肝癌治療朝向微創、精準及整合發展方向邁進,不再被視為絕症,務必努力抗癌。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都是肝癌高風險族群,過去若被診斷為肝癌,許多病患都感到絕望,但隨著醫療科技快速進展,「局部治療」已成為肝癌重要治療選項,不僅能有效控制病情,也讓患者得以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以「射頻」與「微波」的「消融治療」為例:醫師在超音波導引下,將針狀電極或是微波天線準確刺入肝臟目標腫瘤,透過高頻電磁波或微波產生熱能將癌細胞加熱破壞,這種方式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特別適用於腫瘤直徑小於3公分、數目不多的早期肝癌病人,尤其新一代燒灼設備能提供精準溫控與定位,透過AI輔助導引與即時監控,也大幅降低復發風險。
至於中期肝癌、無法接受手術或燒灼的患者,「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TACE)」則是非常關鍵的選擇,醫師從股動脈插入導管,在放射線透視下,將導管送到供應腫瘤養分的血管,注入化療藥物與微粒達到「阻斷養分供應」與「局部化療」的雙重效果;新一代「微球TACE」使用可控制釋放的微粒,讓藥物更穩定、作用時間更長、副作用更小。
另外台大醫院今年與企業曾發表最新非侵入性局部治療方式:「聚焦超音波組織碎化消融(Histotripsy)」,透過聚焦超音波在腫瘤內產生「空化氣泡」將癌細胞震碎,完全不需要插針或開刀,此項技術已在美國與香港進行臨床試驗,期待未來可應用於早期肝癌或困難治療的個案。
不僅如此,各界也都積極探索局部治療與免疫治療或標靶藥物合併使用的臨床應用,進一步提高治療成效,減少癌症復發,例如最新IMbrave050臨床試驗顯示,若於肝癌術後或進行局部消融術後,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搭配標靶藥之術後輔助治療,或許也對高復發風險肝癌患者能有助益。
整體而言,肝癌局部治療正朝向「微創、精準、整合」發展,新科技提供更多元的治療選項,患者可以與肝膽腸胃專科醫師評估討論,根據腫瘤位置、大小與肝功能,選擇最合適個人化治療方案,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有機會成功戰勝肝癌。(腸胃肝膽科/陳家禹)
►自由時報 :肝癌治療趨多元 微創、精準、整合三箭助人生變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