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6旬男噁心、食不下嚥 竟是多發性骨髓瘤造成急性腎衰竭
66歲賴先生長年患有高血壓和慢性腎臟病,這幾週因食慾不振、噁心吃不下飯決定就診,原本以為是本身慢性疾病造成,結果檢查發現他的肌酸酐高達13.2mg/dL、全蛋白尿也高達3222mg/g,研判為急性腎衰竭所致,住院緊急透過血液透析治療,並安排進一步檢查,才揪出病因竟是「多發性骨髓瘤」所引起。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罕見的血液癌症,起因為骨髓中一種稱為漿細胞的白血球發生癌變並異常增生,導致骨骼、血液和腎臟等多重器官受到影響;多發性骨髓瘤發生原因尚不清楚,但多發生在65-74歲男性,通常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當疾病進展時,會出現骨頭疼痛、病理性骨折、疲勞虛弱、高血鈣症、頻繁感染、腎功能異常、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等。
由於骨髓瘤細胞產生的異常蛋白質體積較大,容易在腎小管中沉積,阻礙腎臟正常的過濾功能,造成急性腎衰竭,連帶導致體內廢物和毒素累積,出現水腫、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疲倦乏力等症狀,嚴重時更可能出現意識不清等尿毒症候群,是多發性骨髓瘤常見且嚴重的併發症,此時,若能及時診斷和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是讓腎功能恢復的關鍵因素。
至於急性腎衰竭發生原因則相當多元,除了多發性骨髓瘤外,還包括脫水、感染、藥物毒性和腎臟血流量減少等,都可能導致腎功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惡化,治療方式包括透析、藥物治療、調整生活方式等,以賴先生為例,他的尿毒症候群狀況嚴重,就必須透過緊急透析,先清除體內累積廢物和毒素,以減輕腎臟負擔。
後續再經血清蛋白電泳分析,發現有大量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腎臟切片病理也發現輕鏈(light chain)沈積,於是轉介至血液腫瘤科進行化療,經過一系列化療後,單株抗體迅速下降,只可惜腎臟已嚴重損傷,短期仍須繼續透析治療。
提醒民眾,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建議定期檢查腎臟功能,假如出現食慾不振、噁心、疲勞、骨痛等症狀,應該及時就醫檢查,才能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風險。(腎臟內科/林軒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