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白內障手術後期待盡快開車上路? 醫籲自我檢視5條件
68歲林先生退休後喜歡開車到郊外兜風享受田園風光,但幾個月前因視線模糊、對光線特別敏感就醫檢查,確認是白內障造成,並建議兩眼分別安排手術,同時提醒貿然開車上路恐危及用路人安全,務必掌握視力恢復良好、視野正常、無雙影、畏光以及醫師評估安全無虞等五項關鍵後,才能放心重掌方向盤。
許多白內障患者術前常詢問,手術後究竟何時可以恢復駕駛?其實白內障手術後絕非立刻能開車,特別是術後初期,視力尚未穩定,雙眼協調能力也尚未恢復,貿然駕駛反而可能造成自身及其他用路人危險,根據法規規定,汽車駕駛人需通過視力與視野檢查,矯正後雙眼視力須達0.8以上、每眼各達0.6以上以及雙眼視野需分別達150度以上,才能開車上路。
一般無高度近視的白內障手術後,普遍會建議至少休息一週,若術後視力恢復良好,視野無異常,且沒有模糊、畏光或雙影的問題,在光線充足的白天短程駕駛通常是可以考慮的,不過,夜間或高速行駛仍應暫緩,直到眼科醫師明確表示「可以安全駕駛」為止。
至於國人多半會有近視合併白內障問題,以林先生為例,他兩眼均有高度近視,右眼手術後保留250度近視(保持30-40公分舒適的閱讀距離),未手術的左眼近視則仍有1000度,導致雙眼差距大,深度感會失準,且對距離感與立體感的判斷會變差,對開車來說是個安全隱憂,可能會誤判車距,增加行車風險。
因此,手術後應該讓眼睛有充裕時間適應屈光差(有些人能適應,但有些人會很不舒服),並考慮配眼鏡或隱形眼鏡來平衡兩眼視力(由醫師或驗光師協助試戴眼鏡),如果另一眼也需要手術,大多建議會盡快安排,讓雙眼度數一致,視覺更自然。
但若暫時不想接著做第二眼白內障手術,在此過渡期間不妨配一副過渡期眼鏡,調整兩眼的度數差,幫助雙眼協調,或者在未手術那眼先配戴隱形眼鏡,因為隱形眼鏡貼近眼球表面能減少視差,期間則務必暫停駕駛,改請親友接送、搭公車或叫車,直到視力穩定為止。
考量大腦需一段時間才能習慣兩眼度數差,適應時間長短因人而異,不妨透過閱讀、看電視、戶外活動,盡量雙眼注視的練習,可幫助視覺整合,若仍難以適應或不舒服,則應回診調整對策,或加快第二眼手術安排。
提醒民眾,駕駛是一項需要精確視覺與反應力的行為,不能單靠「看起來還可以」來評估,術後若有開車需求,務必與眼科醫師密切討論,確認自身是否符合法定視力與視野標準,才能真正達到安全駕駛的目標。(眼科/林純如)
►白內障手術後開車? 醫:檢視5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