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糖友清晨血糖竄高 小心索莫奇效應引起的反彈性高血糖
60歲劉先生患有多年糖尿病,必須早晚固定注射混合型胰島素控制血糖,但日前早餐前的血糖飆高,雖增加晚上胰島素劑量,隔天血糖依舊高,經諮詢新陳代謝科醫師後,懷疑是「索莫奇效應」,建議改為減低晚上胰島素劑量,果然早餐前的血糖恢復正常,糖化血色素也降到正常值,找回控糖信心及健康。
劉先生自述患有糖尿病10年,早晚各打一次混合型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糖化血色素為7.4%(血糖控制目標<7.0%),但近來早餐前的血糖卻超標到190 mg/dl(早餐前血糖控制目標80-130),而且半夜常全身出汗,心跳快及肚子餓,必須起床吃東西,醫師請他增加晚上胰島素劑量來降低早上的血糖,結果半夜肚子更餓,早餐前的血糖還是居高不下,讓他困擾不已。
因此他改掛新陳代謝科門診,經詢問病史後,懷疑是晚上胰島素劑量過多,造成半夜低血糖,進而引起清晨反彈性高血糖,也就是所謂的「索莫奇效應」(Somogyi effect),於是建議患者減少晚上胰島素劑量,果然半夜不再餓醒一夜好眠,清晨血糖也維持100-120 mg/dl,糖化血色素也下降至6.5%,讓他成為糖尿病的模範生。
根據統計,糖尿病醫療佔健保支出前五名,每年花費超過300億元,主要用於併發症治療,但穩定控制血糖過程中,有時也會發生令人不適的低血糖,甚至昏迷須送急診處理,所以糖友必須了解發生低血糖原因及如何處理低血糖,上述患者就是因為晚上胰島素已過量而發生半夜低血糖,而低血糖進而引起清晨的高血糖,此時正確處理方式應為減少晚上胰島素劑量,才能避免發生索莫奇效應。
另外一種情形則是糖友睡前血糖正常,但早上的血糖卻偏高,同時半夜血糖也高,這是所謂的「黎明現象」(Dawn phenomenon),原因在於半夜至凌晨期間,人體的壓力賀爾蒙的分泌會使得血糖上升,而糖友的胰臟細胞因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來降低血糖上升,這時候就需增加晚上胰島素劑量或增加口服降血糖藥物,才能使早餐前的血糖下降。
提醒糖友,無論是打胰島素或服用口服降血糖藥物,在控糖期間,都有可能發生索莫奇效應或黎明現象,若要對症下藥,建議可到新陳代謝科門診諮詢醫師,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及治療,找回糖尿病彩色建康的人生。(新陳代謝科/王子源)
►自由時報 :清晨血糖突竄高 小心「索莫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