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男高中生娃娃聲太嗲遭嘲竟是泌乳激素瘤作祟 治療後順利「轉大人」
17歲陳姓男高中生青春期第二性徵遲未顯現,加上沒有變聲,飽受同儕異樣眼光,經就醫檢查發現他的睪固酮指數過低,但泌乳激素異常偏高,懷疑罹患泌乳激素瘤,旋即安排腦下垂體核磁共振檢查,果然找到0.5公分腦下垂體腫瘤,給予藥物治療後,泌乳激素降到正常,數月後第二性徵也逐漸出現,總算讓他「轉大人」。
母親陪同孩子進入門診時一臉憂愁,表示2年前發現孩子沒變聲,連鬍子、腋毛及陰毛都沒長,曾帶到醫院檢查,醫師認為只是發育較晚,不用太緊張,隨著時間過去,孩子都已經17歲,第二性徵依然沒有進展,而且聲音像小女孩,在學校裡面常被同學譏笑「娘娘腔」,導致孩子越來越憂鬱,也變得沈默寡言。
於是安排一系列內分泌功能檢查,結果「睪固酮」(Testosterone)指數0.16 (正常值2.78-7.64)、「濾泡刺激素」(FSH) 0.58 (正常值1.3-19.3) 及「黃體刺激素」(LH) 0.2(正常值1.2-8.6)三項數據都偏低,甲狀腺功能正常,唯讀「泌乳激素」(Prolactin)高達314 (男性正常值2.6-17),再加上患者近期沒有服用會升高泌乳激素的藥物,因此高度懷疑是泌乳激素瘤問題。
緊接著執行腦下垂體核磁共振檢查,果然顯示腦下垂體有一顆0.5公分的腫瘤(圖2),符合泌乳激素瘤的診斷,評估後給予藥物Cabergoline治療,期間患者母親一度擔心詢問:「以後會不會不能生?」,當下趕緊笑回「可以生一打沒問題啦」;一個月後回診,患者泌乳激素降至正常值,三個月後再回診,母親私下透露「孩子有鬍子及長毛了,聲音也變得低沈」,終於可以放下心中大石。
青春期男生若睪固酮指數偏低,就會導致第二性徵不顯現,其原因可分為兩種:
一、原發性性腺功能低下症:這是睾丸本身問題引起,可能是先天性如隱睾症、柯林菲特氏症候群或後天性如睾丸受損、腮腺炎性睾丸炎、癌症化療等。
二、繼發性性腺功能低下症:這是腦垂體或下丘腦問題引起,如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最常見的原因)、腦下垂體功能低下、卡門症候群、泌乳激素瘤及慢性疾病等,前述患者的濾泡刺激素、黃體刺激素及睪固酮都低,便是屬於泌乳激素瘤引起的繼發性性腺功能低下症。
提醒民眾,青春期是青少年從兒童轉變成成年人的過程,如果家中女生超過十三歲、男生超過十四歲第二性徵還沒有出現,務必盡快到新陳代謝科就醫,尋找原因,才能及早治療,擺脫發育延遲的困擾。
►自由時報:男高中生娃娃音遭嘲娘娘腔 竟是「泌乳激素瘤」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