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醫療新聞
- 醫療新聞
- 少婦脖子疼痛難忍 原來是亞急性甲狀腺炎作祟
醫療新聞
少婦脖子疼痛難忍 原來是亞急性甲狀腺炎作祟
35歲王姓少婦因左側脖子腫脹(圖1)、劇烈疼痛,先至耳鼻喉科診所治療,服藥後疼痛稍微改善,幾天後又出現發燒及心悸,於是轉診至新陳代謝科門診,經過抽血及甲狀腺超音波檢查,診斷為亞急性甲狀腺炎,給予類固醇治療後,隔天脖子疼痛戲劇化好轉,和先前痛不欲生的模樣判若兩人。
患者自述8天前左側脖子突然開始隱隱疼痛,觸摸時會更痛,且疼痛會擴散到下巴和耳朵,本來以為只是感冒,沒想到越來越嚴重,只好趕緊就醫求助。
當下先用手觸摸脖子,發現她的左側甲狀腺有硬的腫塊及明顯壓痛,安排抽血檢查,紅血球沉降指數(ESR)57(正常< 20)、甲狀腺功能TSH 0.016 (正常0.34-5.6)以及freeT4 2.6(正常0.54-1.4)異常,顯示有甲狀腺毒血症,於是再安排甲狀腺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側甲狀腺有一大片邊界不清楚且內部不均勻的低回音(圖2),確診為亞急性甲狀腺炎。
經給予類固醇治療後翌日,患者脖子就完全不痛了,之後再慢慢減少類固醇劑量,經過約6星期的治療,甲狀腺腫塊消失,且甲狀腺功能及心跳也恢復至正常,走路也不再喘了。
甲狀腺炎可分為三種,分別為急性甲狀腺炎、亞急性甲狀腺炎及慢性甲狀腺炎等,其中最常見的是慢性甲狀腺炎,也就是橋本氏甲狀腺炎,其次是亞急性甲狀腺炎,至於亞急性甲狀腺炎一般認為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根據研究,約有50%至70%的亞急性甲狀腺炎患者在發作幾週前會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且好發於30至50歲的女性,特別是在春季和秋季時更常見。
這類患者約有54%的病患會發燒,抽血時約有85%ESR會上升,60% 會出現甲狀腺毒血症(Thyrotoxicosis),值得注意的是,病患甲狀腺毒血症並非是自體免疫造成的葛瑞夫茲氏病,而是發炎後甲狀腺細胞被破壞,造成甲狀腺素釋放至血液中,屬於暫時性甲狀腺毒血症,所以只要症狀治療即可,並不須要給予抗甲狀腺藥物。
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服用類固醇,通常要治療1-2個月,臨床上類固醇劑量會逐漸的減量,病患不能因不痛就自行停藥,這樣疾病會很快復發,因此提醒民眾,如果出現頸部疼痛,且觸摸時會有劇痛,可以掛新陳代謝科診察,才能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擺脫脖子疼痛之苦。(新陳代謝科/王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