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點眼藥水有撇步 一個小動作幫助藥效提升又減少副作用
●案例1:張奶奶平常眼睛常乾澀、紅癢,醫師開立眼藥水要她早晚按時使用,但她每次點完藥水後不久,就會感覺到「嘴巴苦苦的」,她忍不住好奇問醫師這樣正常嗎?醫師逗趣回覆:「這代表妳的鼻淚管很健康通暢喔,但記得點完藥,要壓一下眼頭會比較好啦!」
●案例2:林伯伯沒有心臟病史,他因青光眼開始點眼藥水治療,但每次用藥後都感覺心跳變慢,從平常70多下掉到剩50多下,詢問醫師後才知道該款眼藥水中含有會抑制心跳的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藥水沿鼻淚管進入血液循環,才導致心跳變慢,所幸更換藥物並依指示點藥後壓眼頭,再也沒有出現異常狀況了。
人類的眼睛淚腺會分泌淚液,當閉眼睛時,瞼板前的眼輪匝肌會收緊,避免眼淚液溢出,同時產生負壓,發揮類似幫浦的功能,將淚液透過淚道引流系統,包括淚點、淚小管、淚囊和鼻淚管等結構共同作用後,引流到鼻腔及咽喉,最後則進入消化道,才不會眼睛整天淚汪汪,這也解釋點完眼藥水後,有些患者會感到口腔有苦味,其實是眼藥水經過鼻腔流入口腔所致。
因此,為了防止藥物流失,點完藥水後,除了眼睛輕閉外,建議要用拇指和食指或兩手食指,按壓住內眼角靠近鼻樑的位置 (俗稱「眼頭」),時間至少持續一分鐘,可以阻止眼藥水進入淚道,確保藥物在眼睛表面停留足夠的時間發揮作用,從而提升藥效約20%。
此外,若眼藥水經由鼻淚管流入鼻腔,途中會被鼻黏膜吸收並進入血液循環,此時眼藥水含有的藥物,也會藉此進入全身後產生副作用,依藥物的種類不同,這些副作用包括氣喘發作、血壓變化甚至心律不整,若能適度壓眼頭,也能有效減少藥物進入全身循環的機率,降低不良反應的風險。
提醒民眾,在壓眼頭的過程中,盡量保持放鬆的姿勢,避免太過用力閉眼導致藥水溢出,無法發揮最佳效果,另外眼藥水種類繁多,每種藥物的效果和副作用都可能不同,務必要將自身病史及用藥記錄告知醫師,如果使用眼藥水時感覺不適,或發現有副作用出現,也要盡快主動和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您的治療方案。(眼科/林純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