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中年婦低血鉀虛累累 元兇竟是先天性巨結腸症 屢遭誤認「小腹人」
52歲張女士近日因全身無力送急診檢查,發現鉀離子濃度僅1.6mg/L,診斷為低血鉀症,並安排住院治療,經過施打鉀離子後,鉀離子濃度終於回升,體力也大幅改善,然而出院後她卻依然飽受嘔吐、腹瀉所苦,進一步檢查才發現鉀離子流失並非來自腎臟,竟是先天性巨結腸症引起,幸好治療後不再被虧「小腹人」。
這位患者常常全身無力就醫,診斷為低血鉀,低血鉀的定義是鉀濃度低於3.5mq/L,常見的原因包括鉀離子攝取不足、腎臟的過度排泄和腸道的流失等,某些腸道疾病,如長期腹瀉或嘔吐,也會加劇鉀離子的流失,此外,內分泌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亢進)也可能導致鉀離子排泄異常。
一般來說,檢查時會包括血液及尿液檢查,以釐清鉀離子流失或低下的原因,這位患者檢查後發現鉀離子並非由腎臟流失,懷疑可能由於飲食過少或腸胃道流失所致,因為她的體型瘦小,但長期以來有腹脹和下腹部越來越大的問題,甚至會被旁人誤以為懷孕。
所幸隨著低血鉀症狀持續惡化及反覆住院治療,安排電腦斷層檢查後才揪出她的大腸出現腫脹和扭轉的情況,緊急進行手術後,意外發現病因是極為罕見的成人型「先天性巨結腸症」。
先天性巨結腸症是一種在出生時即存在的腸道畸形罕見疾病,主要特徵是結腸擴張及蠕動功能喪失,此疾病通常在嬰兒出生後不久就會被診斷出來,症狀包括腹部脹大、嘔吐以及排便困難等,然而成人的先天性巨結腸症卻相對少見,他們可能在成年後才被確診。
這種病症的根本原因在於結腸的神經節細胞發育不全,導致腸道運動受到影響,進而造成結腸擴張及糞便滯留,若不加以治療,可能引發其他嚴重併發症,如腸道感染、結腸穿孔甚至低血鉀等,由於此症引起的低血鉀實屬罕見,幸好透過詳細詢問病史、進行一系列檢查,才終於讓這位患者擺脫低血鉀之苦。
提醒民眾,當體內鉀離子不足,就會讓整個人失去動力,嚴重時更可能致命,若出現嘔吐、腹瀉、便秘、肌肉無力、脈搏變慢、呼吸喘、多尿、容易覺得口渴等症狀,務必赴醫檢查,才能即時找出病因,並對症下藥治療。(腎臟內科/林軒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