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翁渾身癢到徹夜難眠 原來是高血磷症惹禍 醫:腎友當心致命風險
75歲孫先生患高血壓20多年,5年前又檢查出慢性腎臟病,雖然還不到洗腎階段,但最近突然全身發癢難耐,子女懷疑是皮膚太乾燥,幫他買名牌乳液都沒效用,最後只好到醫院抽血檢查,結果原來是血液中的磷離子值超標,確診為「高血磷症」,幸好建議調整飲食,避免食用含磷量較高食物後,狀況才大為好轉。
患者到診時透露,近年來雖然檢查出罹患慢性腎臟病,不過肌酸酐數值多半都在3.5-4mg/dl範圍之間(男性正常值為0.7-1.2 mg/dl),身體狀況還算穩定,直到來院後,安排檢驗血液中磷離子指數,這才發現磷離子高達10.2 mg/dl,已經嚴重超標,揪出全身奇癢難受的禍首。
磷離子是身體不可或缺元素,有助於形成和強化骨骼和牙齒,並協助細胞產生能量和建立細胞膜,「高血磷」則是指血液中磷離子過多,正常來說,一般民眾的血液中磷離子(簡稱血磷值)濃度約為2.5-5mg/dl,但若有攝取過量高磷食物、副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相關酮酸中毒等狀況,則可能導致血磷值增加,尤其晚期慢性腎臟病或腎衰竭患者,更是高血磷症的高風險族群。
據統計,有70%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會患有高血磷症,因為患者腎臟無法排出足夠的磷離子,進而增加血液中磷離子,之後在人體組織中形成晶體(鈣化),導致嚴重動脈硬化,引發中風、心臟病和血液循環不良,此外晶體也會沈澱在皮膚,引發嚴重的搔癢。
因此,治療高血磷的第一步,就是要調整飲食方式,或限制某些食物和飲料,必要時也可藉由「磷結合劑」輔助,幫助身體更難吸收磷離子,且讓更多的磷離子被排出體外,萬一已經邁入腎衰竭階段,血液透析也是清除血液中多餘磷酸鹽的有效方法。
提醒晚期慢性腎臟病或腎衰竭患者,一般乳製品均含有過多磷,建議選擇專用配方奶為宜,外食和加工食物則是含過多調味料,磷含量容易超標,必須減少外食,乾豆、內臟或核果的含磷量也偏高,至於全穀類食物雖可增加纖維攝取量,改善血糖控制,但因會使磷上升應避免食用,如果有出現高血磷問題,只要盡快諮詢專業醫療團隊,多半都能獲得改善,無須太過憂慮。(腎臟內科/周哲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