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擺脫鼻胃管束縛 吞嚥治療循序漸進 助重享「無管一身輕」人生
77歲蔡老伯伯4月底因急性腦中風就醫治療,送醫後幸運撿回一命,但因伴隨吞嚥困難後遺症,醫療團隊不得不先藉由鼻胃管維持生命,卻也導致蔡伯伯裝上鼻胃管後,終日情緒沮喪,甚至不願意與家人說話,幸好透過語言治療師、營養師及護理師團隊照顧,2週內順利拔除鼻胃管,重享無管人生!
造成民眾咀嚼障礙、吞嚥障礙,或無法以口進食的原因十分多元,包括身體年邁衰弱、腦中風、失智、腦外傷、脊椎損傷等,為避免無法正常進食導致營養不良、感染、肺炎等危及生命後遺症,醫療團隊會評估建議患者採鼻胃管灌食,讓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能夠直接順利地進入腸胃,藉此獲得營養。
但裝上鼻胃管並非長久之計,尤其放置過程會引發嘔吐反射、異物感等不適感,裝上之後也會因為喉嚨放了管子感到不舒服,或者管路清潔不當造成肺部感染、氣管發炎等,因此,最好能夠透過吞嚥治療循序漸進復健,達到盡快移除管路的目標。
先以訓練蔡伯伯喝水為例,根據「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化創辦組織」(IDDSI)針對患者的飲食框架,先調製不同濃稠度的水分,再指導練習用力吞口水,觀察會不會咳嗽,接著再練習舌頭、臉頰、嘴唇等口腔肌肉,增加喉嚨上抬的力氣與幅度,再矯正坐姿,如上半身坐直、喝水時稍微低頭以減緩喝水流速,讓病患逐步找回「吞嚥的感覺」,踏出復健的第一步。
食物部分,則會協同營養師選用適合病患咀嚼能力的特殊餐食質地,先從較濃稠的優格或稀飯開始,逐步調整到可練習咀嚼的食物,如水果泥或豆腐,熟悉後再進階到軟爛的肉類和葉菜,讓病患從一日一餐特殊餐,逐漸進步至一日三餐的一般飲食,最後可以再嚐到家屬所準備的餐食。
最後則是成功地達成由口進食三餐、飲用水及服用藥物等生活基本功能,順利地讓蔡伯伯在進行吞嚥治療復健一周後,再次經由醫師診斷評估後移除鼻餵管,恢復中風前的無管人生,也讓復健團隊都為他感到開心。
此一成功案例能夠在如此短期間達成移除鼻胃管,歸功於此病患對於復健治療活動參與積極,更有賴於會診迅速,讓語言治療師可以早期進行介入,並且在多專業團隊(護理師、營養師等)合作之下提昇病患恢復能力。(周立偉、陳蓉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