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新手爸媽別擔心 0-6歲兒童常見眼睛疾病一次就看懂!
常常在門診會遇到新手爸媽對於小朋友的眼睛問題有很多疑問,但是又不知道從何問起,因此,整理下列 0-6 歲兒童常見的眼疾,提供父母親參考,也提醒只要提早發現、提早治療,寶貝們也能擁有好眼力!
首先是「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病率約千分之10-20,出生體重越低、妊娠週數越小,發病率越高,必須通過眼底篩查才能及時發現獲得較好治療效果,若發現較晚,最嚴重可能致盲;一般新生兒則得注意「先天性白內障」,發病率約千分之0.2-0.5,約占新生兒致盲性眼病三成,家長若發現嬰兒瞳孔區發白,建議寶寶在2~3月齡前治療,以免治療不及時,視力很難恢復。
等到寶貝們漸漸長大,可以觀察是否有「先天性上瞼下垂」,主要表現為單眼或雙眼上眼瞼不能上抬或上抬不足,導致上眼瞼部分或完全遮蓋瞳孔,一般3歲之後手術為宜。
當進入學齡前階段,最讓家長們困擾的就是「屈光不正」問題,簡單來說,當物體不能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物像,幼童常會反映「黑板看不清楚」,而屈光不正包括近視、遠視、散光和視差過大等,多數家長都對近視比較注重,但其他三種也不可大意,只要通過視力檢查、散瞳驗光就可以容易發現。
另一個常讓家長擔心的則是「斜視」問題,是指一眼注視目標時,另一眼視軸偏離目標,除了會影響美觀外,還會導弱視及立體感不同程度的喪失,影響兒童日後職業選擇,治療方法有配戴眼鏡與手術治療,早點治療斜視可以在矯正眼位、恢復外觀的基礎上,促進視力發育和雙眼視覺功能建立。
但部分兒童由於鼻樑較扁,或是內側眼皮較寬厚,會出現類似「內斜視」的外觀,或是兩眼之間距離較長,出現「外斜視」的外觀,這兩種都不是真正的斜視,隨著成長,假性斜視的外觀會因鼻骨挺出和臉部發育後自然消失不見。
最後是大家常聽到的「弱視」,則是上述各眼科疾病引起視力障礙統稱,只要單眼或雙眼最佳視力低於相應年齡的視力,如3歲0.5~0.6、4歲0.6~0.7、5歲0.7~0.8、6歲0.8~0.9、6歲以上1.0等作為正常標準,無法透過矯正方式達到0.6以上時,就可以稱為弱視,所幸大部分弱視都可治癒,年齡越小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