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美魔女耳石脫落如天旋地轉 「以為地震了」 醫師指導3招防暈眩
台中一名40多歲美魔女因嚴重暈眩導致生活作息大亂,她形容一站起身,「有如天旋地轉,以為地震來了」,來院透過「頭位改變測試」,察覺眼球不自主眼振症狀,確認為耳石脫落,經利用耳石復位術治療後大幅改善症狀,讓她笑說:「終於回到地球了」,醫師也提醒避免快速轉動等動作,避免暈眩再犯。
「耳石」是一種碳酸鈣結晶,民眾常誤認是耳屎,但其實耳石的體積比沙子還小很多,正常的情況下,為數龐大的細小耳石群會黏著在內耳掌管平衡的耳石器官上,透過毛細胞接收器,負責人體的感知平衡與直線加速功能,並傳回到中樞神經系統,屬於感覺靜態平衡的重要器官。
舉例來說,當人坐在完全黑暗的空間時,眼睛雖然看不見四周環境,但當椅子往左或往右轉動,人體依舊可以查察到方向改變,這就是感知靜態平衡。
不過內耳系統除耳石器官(橢圓囊與球狀囊)外,還有另外負責動態平衡的半規管(例如當快速旋轉或躺下等動作時,仍可維持左右平衡),因此當耳石脫落到半規管時,就會阻礙半規管內淋巴液的流動,破壞原本的平衡狀態,因而產生暈眩的症狀。
至於耳石脫落的原因不明,但舉凡同一姿勢睡太久、睡不安穩、頭部曾受外傷撞擊、劇烈拍擊頭部以及倒立等,都可能會造成脫落產生暈眩,有時大約會維持幾秒鐘或幾分鐘,有時則可能持續幾天或1-2周,甚至不斷反反覆覆,讓患者困擾不已。
治療耳石脫落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耳石復位術」,有經驗的醫師會透過簡單的頭部轉移動作,讓脫落的耳石復位,暈眩狀況可在1週左右大幅改善,2年內復發率約25%,若不願就醫治療,耳石也可能在2-3個月內會被人體自動吸收崩解,但恐怕就得忍受終日暈眩之苦。
提醒民眾預防耳石脫落的關鍵如下:
一、切勿快速轉動頭部
二、並減少彎腰低頭的機會
三、睡覺時不妨墊高枕頭,透過「高枕無憂」的方式,降低暈眩機率
萬一真的出現暈眩症狀,可以嘗試健側方式側睡,平時則盡量維持簡單慢走或爬山等運動,避免耳石囤積在同一位置,藉此降低暈眩機率。(文/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部長 田輝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