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8旬爺未規律服藥致心臟衰竭 醫:調整生活方式 要當「好心」人
86歲邱爺爺有三高病史,曾經於醫學中心接受四次心導管治療,但他總是沒有規律服藥,這次因反覆泌尿道感染住院,住院中出現胸悶、呼吸喘等症狀,經檢查發現心臟嚴重退化,研判為心臟衰竭所致,所幸透過規律用藥、嚴格控制水分後,才順利脫離險境。
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是指心臟功能受損,導致心臟無法打出足夠的血液量,滿足身體及組織代謝的需求,進而產生呼吸困難、胸痛、氣喘、運動耐力變差、容易疲倦、四肢水腫等症狀;許多疾病都會導致心肌受損,進而演變為難治癒的心臟衰竭,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心臟瓣膜疾病、心肌炎、心律不整等。
尤其隨著年紀老化,銀髮族罹患三高(血壓、血糖、血脂肪)的機率也會逐漸增加,若再加上年紀大,即形成「四高」,一旦忽視上列危險因子而未積極治療,除了心臟衰竭之外,更會加深缺血性心臟病、心肌梗塞與中風的健康隱憂,心臟衰竭的5年存活率更與癌症相近,唯有早期診斷和正確治療才能改善。
由於邱爺爺本身就有心臟相關病史,經歷多次心導管治療,甚至裝了12根血管支架,但他每次治療好轉後就沒有定時服藥,造成心臟功能急遽退化,一步步走向心臟衰竭的結局。
針對心臟衰竭的治療方式,包括生活習慣調整,飲食治療和藥物治療,其中飲食治療必須限制鹽分和水分攝取量,減少心臟循環負荷。此外,若因心臟瓣膜病變或心臟血管阻塞引起的心臟衰竭,則需要心導管介入處理血管或開心手術治療,嚴重者或心臟衰竭晚期病人,則需要透過長期藥物使用,或是間歇性強心藥物、體外反搏治療,才能維持生活品質,甚至必須等待心臟移植才能保命。
提醒民眾,近期氣溫驟降,正是心臟疾病好發時節,除了透過藥物及手術治療,最重要的是改變生活習慣,如限制水分,鹽分攝取及高膽固醇食物、增加蔬果攝取、戒酒戒菸、控制高血壓及相關疾病,並隨時注意身體變化,定期回診追蹤,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維持生活品質。(文/週邊血管科主任張育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