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資訊
了解失眠
Mini-Medical School

了解失眠

長期失眠影響生活品質,除因精神不振可能造成意外事件及日間功能缺損外,罹患身體及精神疾病之風險亦會增高。因此詳細問診、確實鑑別診斷、及早有效治療,自屬重要。
所謂失眠,係指因入睡或睡眠維持困難,造成睡眠的品質變差或時間減少而言。依照「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 - 第四版」(DSM-IV) 的診斷標準,以每週有 3 天或 3 天以上之失眠,且白天出現倦怠、嗜睡、情緒煩躁、難以專心或身體不適等症狀,進而影響學習或工作者。其持續時間少於一個月者為急性失眠,超過一個月以上就稱慢性失眠。
失眠型態概分為三種:
入睡困難型:上床後超過 30 分鐘以上才能睡著
續睡困難型:入睡後易醒來,且清醒時間超過 30 分鐘以上才能再度入睡者
過早清醒型:比預定醒來時間更早清醒,且無法再入睡的睡眠困擾。

失眠的原因
急性失眠的原因:主要與壓力、身體病痛、環境變化、藥物或物質使用、睡眠時間改變等有關,此類失眠的原因比較容易被發現。
慢性失眠的原因:通常複雜且較難以確認,可分為下列三種,其鑑別診斷如下。
原發性失眠 Primary insomnia | ||
佔慢性失眠的 20-25% | ||
係指持續於每週三天或三天以上之失眠,期間超過一個月以上,且非由其他精神、身體疾病、物質或藥物使用、或其他特定的睡眠疾患所引發的失眠症狀而言。 | ||
次發性失眠 Secondary insomnia | ||
身體疾病引起的失眠 (insomnia due to a general medical condition)(約佔 10 %) - 會造成睡眠時產生身體疼痛或不適感之疾病,如慢性疾病患者常會有失眠問題。 | ||
與精神疾病相關的失眠 (insomnia related to another mental disorder) (佔 40 ~ 50 %) - 此為失眠最常見的病因,又以憂鬱症和焦慮症為造成此種失眠的主因。 | ||
因使用藥物或物質引起的失眠 (drug or substance-induced insomnia) (約佔 10 %) - 失眠症狀可以是在開始使用藥物或在改變藥物劑量時發生。 | ||
因其他原發性睡眠障礙 (Primary sleep disorders) 引起之失眠 | ||
佔 20 ~ 25 % | ||
日夜節律睡眠障礙 (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order) | ||
睡眠相位後延型 (delayed sleep phase type),晚上不易入睡和早上不易醒來,常見於青少年和年輕成人 | ||
睡眠相位前移型 (advanced sleep phase type) ,晚上很早入睡和早上很早醒來而不能再睡著,常見於老年人 | ||
時差型 | ||
輪班型 | ||
不寧腿症候群 (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 及週期性肢體抽動障礙 (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PLMD) | ||
不寧腿症候群的患者在睡前靜坐或躺臥時,腿部會有強烈想動的感覺並造成不適感。這種感覺會因腿部伸展或動一動之後而減緩,患者也常抱怨入睡困難。週期性肢體抽動障礙的患者在入睡後會有陣發性肢體抽動(較常發生於腿部),因而影響睡眠品質。 | ||
睡眠關聯呼吸疾患 (sleep 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s) | ||
阻塞型呼吸中止症候群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臨床症狀為打鼾合併睡不飽足感 (nonrestorative sleep) 和白天易打瞌睡,有少部分患者會抱怨睡眠品質不好和半夜易醒。 | ||
中樞型呼吸中止症候群 (central sleep apnea syndrome),臨床上較少見,常發生於重大身體疾病,如鬱血性心臟衰竭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患者常抱怨睡眠品質不好 | ||
猝睡症 (narcolepsy) | ||
佔慢性失眠的比例小於 1% | ||
患者常有夜間睡眠中斷及白天過度嗜睡的症狀,也常常併發猝倒 (cataplexy) 及睡眠麻痺 (sleep paralysis) |

失眠的共病現象 (Comorbid insomnia)
慢性失眠問題常是多重病因和共病狀態,例如因罹患憂鬱症而失眠的患者,在憂鬱情緒顯著改善後,睡眠問題卻未隨之消除。因此失眠可以是一個單獨的症狀,也可能是與其他疾病共存的一種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