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資訊
肝癌診斷檢查
Mini-Medical School
肝癌診斷檢查
肝癌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繼發性肝癌是由於其他臟器的腫瘤經血液、淋巴或直接侵襲轉移到肝臟所致。
原發性肝癌包括:肝細胞癌、肝內膽管癌、或較罕見的間質組織癌。
一般所謂肝癌是指「肝細胞癌」。自 1982 年起,肝癌就是我國十大死因的第一位,多發生在慢性 B 型及 C 型肝炎患者、肝硬化者。台灣地區 B 型肝炎感染率約 15~20%,讓我們不得不重視。
肝癌是少數有明顯致病因的癌症,大約有九成以上的肝癌與慢性 B、C 型肝炎有關。台灣學童注射 B 型肝炎疫苗、早期治療慢性 B、C 型肝炎,可降低肝癌的發生率。
病因
慢性 B 型肝炎。
慢性 C 型肝炎。
肝硬化(包括酗酒造成的酒精性肝硬化)。
濫用藥物:包括男性荷爾蒙、類固醇、動情激素。
長期誤食黴菌毒素:如花生、黃豆、玉米、穀類植物的黃麴毒素含量極高。
有上述疾病或有肝癌家族史者屬於肝癌高危險群。肝癌高危險群宜定期作甲種胎兒蛋(AFP) 及腹部超音波掃描等定期篩檢。
症狀與徵兆
肝癌的症狀在早期體積小時並無特殊的症狀;若有倦怠、厭食等常是肝炎、肝硬化的症狀。大的腫瘤才會有體重減輕、右上腹痛、肝腫大等現象。
診斷檢查
基本上肝癌可以經由血清檢驗、影像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三方面來診斷:
血清檢驗:血清中的甲種胎兒蛋白 (AFP) 的測定。但只有約 20-30﹪ 的小型肝癌其 AFP 會升高,因此對於早期診斷的助益不大。
影像檢查:對於肝癌的診斷具有參考價值,包括:
腹部肝臟超音波掃描:對於小型肝癌的診斷準確性相當高;與血清檢驗兩種方法合併使用可以提高診斷率。
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
血管攝影檢查:因為此項檢查具有侵襲性,通常安排在最後檢查。
組織病理學檢查:診斷肝癌最直接的方式應當是肝臟腫瘤穿刺,以做組織病理學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