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衛教資訊
- 衛教單張
- 骨質疏鬆症的流行病學
衛教資訊
骨質疏鬆症的流行病學
Mini-Medical School
骨質疏鬆症的流行病學
世界衛生組織更認定骨質疏鬆症是全球第二大的重要流行病,預估到 2050 年,亞洲地區因為骨質疏鬆症導致髖關節骨折人數將會高達 325 萬人。
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常見的骨頭疾病
骨質疏鬆症和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一樣,需要提早預防,並積極接受藥物治療與追蹤。
根據國民健康局資料顯示,台灣地區女性邁入中年之後,骨質密度每年約減少 0.3-0.5%,停經後每年骨質流失速度更高達 3-5%,若完全不進行骨質疏鬆症的防治,在停經 5 年內,將流失至少 25% 的骨本。
此外,因骨質疏鬆症所引發的髖關節骨折,一年發生率超過 1,600 人次,發生後第一年的死亡率更高達 15%,死亡率比女性癌症前二大死因的乳癌 (11.32%) 及子宮頸癌 (8.56%) 還高。
骨質疏鬆症患者一旦骨折,尤其是髖關節骨折,每一病例的急性醫療費用至少 10 萬元,手術後還必須花費極大的醫療資源及社會資源進行照護。從健保統計來看,國內每年因骨質疏鬆症引起髖關節骨折而必須開刀者的醫療支出就耗費 10 億元以上,後續照顧還要再耗掉 30 億元。
台灣老年人口如今已佔總人口數的 9%,預估 2030 年將會成長至 25%。依此看來,若不正視骨質疏鬆症的預防,將對台灣的醫療資源與國家競爭力造成極大傷害。
男性也是會有嚴重骨質疏鬆症
臨床上女性的確是比較容易得到骨質疏鬆症,但是男性也是會有嚴重骨質疏鬆症的!
依全民健保資料顯示,1996 至 2000 年之間,65 歲以上男性每年髖部骨折約為 2,500 例,女性則約為 3,500 例 。
依目前平均壽命換算,大約三分之一的台灣婦女在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柱體、髖部或腕部之骨折;男性也約有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風險。
不管男女都會得骨質疏鬆症,他們的骨頭看起來不像混凝土或鋼鐵,反而像網織品;易碎的骨頭也比較容易裂,它會讓老人家更孤僻或更依賴,造成家庭與社會的沉重負擔。
骨質疏鬆症 臨床定義
骨質疏鬆症在臨床上被定義為因為骨頭之質量過低,加上有骨骼組織力學結構減弱,造成骨骼組織脆弱有較為容意骨折之危險。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性骨量降低,使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的疾病,會導致骨骼的脆弱,結果使發生骨折的危險性增加。所以骨質疏鬆症患者不僅其骨骼之量減低,而且其骨骼之質也變差。
以世界衛生組織 (WHO) 定義而言︰骨質疏鬆症為骨質密度小於年輕成年族群平均值 2.5 個標準差以下者。
世界衛生組織對骨質疏鬆定義 | |
正常 | 骨密度大於等於負 1 個標準差以上 (BMD > -1 SD) |
骨質不足 | 骨密度介於負 1 個到負 2.5 個標準差之間 (-2.5 SD< BMD <-1 SD) |
骨質疏鬆 | 骨質密度小於負 2.5 個標準差以下者 (BMD < -2.5 SD) |
嚴重骨質疏鬆 | 骨質密度小於負 2.5 個標準差以下,並且發生一個以上的骨鬆性骨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