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資訊
德國麻疹
Mini-Medical School
德國麻疹
德國麻疹是由德國麻疹病毒 (Rubella virus) 經呼吸道感染所引起。德國麻疹,又稱為「風疹」,是一種急性病毒高傳染疾病;會出現輕度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並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疹子約維持 3 天,病徵溫和。
如果孕婦感染德國麻疹,該病毒可以透過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可能會造成死產、自然流產或胎兒主要器官受損,如先天性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小腦症、智能不足及先天性心臟病等缺陷,統稱為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
台灣曾於 1958-59 年、1968 年及 1977 年間發生三次大流行,之後德國麻疹在國內變成地方性傳染病,除了 1992 年時,發生一起 10,945 例報告病例之中型流行以外,不再出現全國性的德國麻疹大流行。
傳播方式
德國麻疹可由接觸到感染病人的鼻咽分泌物而傳染,如經由飛沫或與病人直接接觸而傳染;在擁擠的環境中,所有易感受宿主(未施打疫苗者)皆可能受到威脅。
德國麻疹的發生為世界性,好發於冬末春初季節。
德國麻疹患者在出疹前後 7 天都具有傳染力,而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患者的咽喉分泌物和尿液有大量的德國麻疹病毒,可以感染給其他人。
一般來說,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均可產生永久性的免疫,已經有免疫力的母親生下的嬰兒,大約在出生 6 ~ 9 個月內會有來自母親的抗體所保護。
潛伏期
平均約為 14 ~ 17 天,最長可至 21 天。
發病症狀
感染德國麻疹後,在感染後的第 1 週並不會出現症狀,到第 2 週會在枕部、耳後可摸到淋巴結,在第 2 週末了會出現輕微發燒、全身倦怠、頭痛、輕度鼻炎、結膜炎等前驅症狀,緊接著在臉部及頸部會出現紅斑丘疹, 1 到 3 天後疹子就會往下擴散再漸次消退,疹子大約維持 3 天左右,所以在臨床上又有另一種說法,稱為 3 日疹。
感染德國麻疹病毒大約有 25 ~50 % 的受感染者並不會有明顯的出疹情形,僅有類似感冒症狀,故常感染而不自知,而有部分被感染的人,尤其是女性,會發生關節痛或關節炎的情形。
預防方法
預防德國麻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疫苗,而國內常規疫苗接種時程則是於出生滿 12 個月及滿 5 歲至入國小前時各接種一劑 MMR 活性減毒疫苗。
德國麻疹防治之目的,主要在「預防」孕婦在懷孕期間受到感染,而產下具先天性缺陷之後代。而近年來女性感染德國麻疹的年齡層分析來看,主要都還是發生在 15 ~ 49 歲的育齡婦女為最多,因此衛生單位除了針對育齡婦女進行衛生教育外,也全面推動育齡婦女德國麻疹疫苗接種。
治療
感染德國麻疹後,一般無特殊治療,大都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例如適時補充體液,或藉由吃退燒藥減輕患者的不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