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最新消息
News報復性出遊拉近親子關係 助ADHD孩童穩定情緒 增強注意力
2020/8/87歲小傑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患者,從小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和同學起衝突,導致學習意願低落,幸好隨著國內疫情趨緩,掀起「報復性出遊」熱潮,小傑父母藉由安排露營活動,大大拉近親子關係,小傑情緒也變得更為穩定,改善人際關係,全家為此訂好未來每個月的旅遊計畫,希望「越玩越進步」!
棉花糖女孩苦惱肉多多 6招消除蝴蝶袖、腰間肉、蜜大腿
2020/7/25小美從小屬於肉感身材,但平時不愛運動的她,不知不覺出現了蝴蝶袖、腰間肉和蜜大腿,每到夏天總讓她特別苦惱,和同學逛街時,大家都穿短裙熱褲,只有她穿長褲遮肉;姊妹邀約去海邊打卡,卻只能望著她們的馬甲線羨慕不已,尤其最近正逢畢業季,同學互相揮手道別,卻因害怕蝴蝶袖出來見人,她沉默沒揮手,同學誤會小美捨不得道別。
乳癌婦患淋巴水腫成「米其林手」 整合性退腫治療免動刀奏效
2020/7/1南投61歲洪女士10年前罹患乳癌,接受治療期間左手臂併發淋巴水腫,當時有針對淋巴水腫治療並順利退腫,不料年初因癌細胞轉移,導致淋巴水腫復發,所幸有了上次經驗,洪女士並不灰心,決定聽從復健科醫師建議,積極接受「整合性退腫治療」,不僅免動手術,也大幅減緩肢體腫脹不適,恢復生活品質。
2歲嬰腦部缺氧「不會吃」 慈母長伴復健 見證「吞下第一口食物」
2020/6/17吳太太因妊娠高血壓,懷胎七個月緊急剖腹產下「承承」,過程中因腦部缺氧,造成吞嚥障礙,但全家人都樂觀面對,帶著他安排語言治療、學習鼻胃管照護,並在10個月大開始學習吞嚥。日前看到孩子努力吞下第一口食物的模樣,讓媽媽感動道:「孩子沒關係,我知道你比較慢,請你一定要加油,我會一直陪著你!」
8旬爺頸因性吞嚥障礙「卡關」 語言治療師助重拾進食樂趣
2020/6/13台中81歲林爺爺多年來吃東西和喝水容易嗆到,以致於經常食不下嚥,身形日益消瘦,更逐漸與家人漸行漸遠,讓親友看了都十分不忍,經轉診至復健科求助,終於確診為「頸因性吞嚥障礙」,透過復健治療後,林爺爺喉嚨異物感大幅改善,也提升生活品質,讓家人鬆了一口氣,重溫天倫之樂。
7旬嬤摔裂胸椎骨 憂心肺腺癌復發 暖醫揪病因 呼籲存骨本防跌
2020/6/5台中71歲王阿嬤曾罹患肺腺癌,去年底跌倒,近月來經常感到胸悶、喘不過氣且上背疼痛,憂心是肺腺癌復發,輾轉在多家醫院治療,甚至一度轉介到身心科,所幸復健科醫師診察後,確診為胸椎上段壓迫性骨折,一掃癌症陰霾,並穿著八字肩帶和物理治療後,症狀大幅減輕,免受胸痛所擾。
長輩補充鈣質莫間斷 小心「鈣」一半 反使骨質疏鬆更惡化
2019/12/2970歲許奶奶一直有運動的習慣,多年來家人擔心她可能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定期買鈣片叮囑奶奶「呷健康」,但因老人家覺得自己沒有腰酸背痛的症狀,加上記性不好,經常「吃一休二」,以為已攝取足夠鈣質,直到日前許奶奶跟朋友去北投泡溫泉不慎滑倒,赴醫檢查發現第二腰椎壓迫性骨折,接受骨質密度檢查,赫然發現竟然是嚴重骨質疏鬆症,令她困惑不已:「為什麼吃了鈣片還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
重訓越重,效果越好? 評估自身健康狀況 避免傷害加劇
2019/12/10隨著健康意識抬頭,近年來不分男女老少紛紛加入健身行列,不過若本身有脊椎側彎、骨質疏鬆、高低肩,甚至長骨刺等症狀,萬一重訓姿勢不正確、運動過量,或沒有依據自身狀況調整,都反倒可能會造成運動傷害,不可不慎。
銀髮殺手退化性關節炎 外側楔型足墊有效減緩症狀
2019/9/4台中一位65歲王伯伯退休在家,因過去從事倉儲工作,經常連續站立超過3小時,整天下來站立時數超過10小時更是家常便飯,加上熱愛運動,偶爾放假時還會參加不少路跑活動,長期下來感到膝蓋內側反覆疼痛,就醫才發現已經是退化性關節炎,醫師建議透過客製化鞋墊治療,分散足底壓力及改變膝蓋內側受力,大幅減少足底及膝蓋的不適感,久站也不會怕。
【常春月刊】顏面神經麻痺怎麼辦
2019/7/1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很容易發生顏面神經麻痺症狀,突然間臉歪嘴斜了,常會讓人誤以為是中風!但這兩種疾病的症狀並不相同,當自覺疑似發生顏面神經麻痺狀況時,要如何治療改善?該如何預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