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訊息
復健部文章
7旬嬤摔裂胸椎骨 憂心肺腺癌復發 暖醫揪病因 呼籲存骨本防跌
2020/6/5台中71歲王阿嬤曾罹患肺腺癌,去年底跌倒,近月來經常感到胸悶、喘不過氣且上背疼痛,憂心是肺腺癌復發,輾轉在多家醫院治療,甚至一度轉介到身心科,所幸復健科醫師診察後,確診為胸椎上段壓迫性骨折,一掃癌症陰霾,並穿著八字肩帶和物理治療後,症狀大幅減輕,免受胸痛所擾。
國中師罹B肝卻無定期追蹤 健檢發現已肝癌第三期!
2020/3/25台中50歲張先生,雖罹患B肝卻無定期追蹤,去年接受例行性健檢時,發現罹患肝癌第三期。在搭配中醫和復健治療三個月後,精神及肌力狀態變佳,讓他對抗癌之路更有信心。
球痴大叔手指骨折併韌帶鬆脫 職能治療助消腫止痛重返球場
2020/3/1944歲林姓大叔每逢假日總是馳騁籃球場,渾身是傷也不以為意,直到日前因抄球不慎「吃蘿蔔乾」,導致右手中指骨折合併韌帶鬆脫,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術後轉介至復健科,職能治療師透過功能性手指副木固定,以及指導主動、被動式動作復健,大叔右手中指漸漸能彎曲,預計再過半年就能重回球場的懷抱。
鋼彈模型玩家手部車禍失能 「金鋼爪」動態副木助「重新組裝人生」
2020/3/14台中31歲王先生從小就是鋼彈模型玩家,但日前因嚴重車禍造成多處骨折,術後骨頭雖然復位,但因左側上肢橈神經受損,導致左手無法負荷日常動作,一度灰心以為再也無法親手組裝心愛的鋼彈模型,令他十分沮喪,所幸透過動態副木輔助治療後,王先生手部功能已經大幅恢復,讓他對復健之路更具信心。
8旬中風嬤「肩」苦說不出 介入性疼痛治療助重展笑靨
2020/2/2883歲王奶奶因中風導致失語症多年,每天總是愁容滿面,原來是肩膀及手掌疼痛卻無法表達,透過「星狀神經節阻斷術」治療後,疼痛減少,逐漸恢復笑容;54歲陳先生半年前中風後,左側肩膀及手掌痛到無法繼續復健,直到接受「脈衝式高頻熱凝療法」,疼痛總算大幅改善,也願意繼續配合復健治療。
暖身動作對了嗎?運動前暖身執行不確實 恐增加運動傷害機率
2020/2/16冬天運動需要強大意志力,但除此之外,因冬天溫度較低,身體軟組織延展性也降低,若沒有做足暖身,或是暖身方式不正確,不但沒有達到運動目的,更可能增加運動傷害的機率,此外,運動後也要做靜態伸展,協助肌肉回到放鬆狀態,才能讓運動之路走得長久。
中年婦少運動 春節出遊下背痛哀哀叫 竟是椎間盤突出所致
2020/2/740歲王阿姨平時不愛運動,加上春節期間出遊碰上大塞車,每趟車程幾乎都兩小時以上,使她下車時站立困難、腰痛得挺不直,家人也為此取消剩餘行程,假期結束後赴醫檢查,確診為椎間盤突出,透過復健及藥物治療後,王阿姨下背痛症狀明顯改善,也開始加強腹部和背部肌肉的訓練,避免下次出遊敗興而返。
長輩補充鈣質莫間斷 小心「鈣」一半 反使骨質疏鬆更惡化
2019/12/2970歲許奶奶一直有運動的習慣,多年來家人擔心她可能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定期買鈣片叮囑奶奶「呷健康」,但因老人家覺得自己沒有腰酸背痛的症狀,加上記性不好,經常「吃一休二」,以為已攝取足夠鈣質,直到日前許奶奶跟朋友去北投泡溫泉不慎滑倒,赴醫檢查發現第二腰椎壓迫性骨折,接受骨質密度檢查,赫然發現竟然是嚴重骨質疏鬆症,令她困惑不已:「為什麼吃了鈣片還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
重訓越重,效果越好? 評估自身健康狀況 避免傷害加劇
2019/12/10隨著健康意識抬頭,近年來不分男女老少紛紛加入健身行列,不過若本身有脊椎側彎、骨質疏鬆、高低肩,甚至長骨刺等症狀,萬一重訓姿勢不正確、運動過量,或沒有依據自身狀況調整,都反倒可能會造成運動傷害,不可不慎。
家政婦女王不敵五十肩!體外震波緩解疼痛 助患者「不再卡卡」
2019/12/250歲陳女士平時總是將屋內打理得一塵不染,但近半年來卻為肩膀疼痛所擾,連穿脫衣服或洗澡都感到十分不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嘗試坊間各種偏方也不見效,直到復健科門診檢查後才確診為五十肩,經評估後,陳女士接受體外震波治療,疼痛程度逐漸減輕,開心擺脫「卡關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