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訊息
復健部文章
常摔跤、平衡感差 笨手笨腳 遊戲治療助感覺統合譜出「5感協奏曲」
2020/9/307歲「小亞」從小經常絆倒、摔跤,也無法在快跌倒時,試圖恢復平衡;5歲「陽陽」在學校玩帶動唱時,總是同手同腳而被同學取笑,令他感到相當自卑,亞大醫院復健部運用「感覺統合」概念,打造遊戲關卡,讓前庭系統發展不良的孩童,也能透過體驗享受互動樂趣,藉此增強協調性,譜出悠揚「5感協奏曲」。
肘部骨折手術後動作恐硬梆梆 職能復健助恢復軟Q不卡卡
2020/9/132歲許先生因車禍造成右手遠端肱骨和鷹嘴突骨折,術後考量如透過副木固定,恐會導致局部循環不佳,和附近肌肉群力量下降,為了提高復健成效,決定根據患者疼痛部位的動作適應性,客製化針對肘部設計一系列動作訓練,兩週後許先生手肘彎曲角度大幅提升,評估治療三個月至半年後,就能恢復正常生活。
睡前禱告突中風 PAC復健計畫助6旬中風男重現活力
2020/8/28台中62歲鄭先生為虔誠教徒,三月底某天跪著進行睡前禱告時,突然左側肢體無力倒地,一旁家人嚇得緊急將他送往急診,確診為出血性腦中風,接受藥物治療後救回一命,但為了不造成家人負擔,他積極配合「全民健康保險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Post-acute Care, PAC),一個月內就恢復行走能力,連自行搭公車前往醫院復健也不成問題。
新手爸爸寵兒整晚抱 網球肘痛到快掉淚 乾針治療緩解疼痛效果好
2020/8/12台中40歲謝先生終於當爸爸,每天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抱小孩,因為姿勢不正確,使前臂外側痠痛,漸漸延伸至手肘產生劇烈疼痛,每當小孩討抱,也只得忍痛拒絕,起先透過貼藥布、各式按摩、整復推拿等方式治療皆不見效,改透過乾針治療後,謝先生網球肘症狀大幅改善,終於又能和孩子玩成一片。
報復性出遊拉近親子關係 助ADHD孩童穩定情緒 增強注意力
2020/8/87歲小傑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患者,從小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和同學起衝突,導致學習意願低落,幸好隨著國內疫情趨緩,掀起「報復性出遊」熱潮,小傑父母藉由安排露營活動,大大拉近親子關係,小傑情緒也變得更為穩定,改善人際關係,全家為此訂好未來每個月的旅遊計畫,希望「越玩越進步」!
棉花糖女孩苦惱肉多多 6招消除蝴蝶袖、腰間肉、蜜大腿
2020/7/25小美從小屬於肉感身材,但平時不愛運動的她,不知不覺出現了蝴蝶袖、腰間肉和蜜大腿,每到夏天總讓她特別苦惱,和同學逛街時,大家都穿短裙熱褲,只有她穿長褲遮肉;姊妹邀約去海邊打卡,卻只能望著她們的馬甲線羨慕不已,尤其最近正逢畢業季,同學互相揮手道別,卻因害怕蝴蝶袖出來見人,她沉默沒揮手,同學誤會小美捨不得道別。
乳癌婦患淋巴水腫成「米其林手」 整合性退腫治療免動刀奏效
2020/7/1南投61歲洪女士10年前罹患乳癌,接受治療期間左手臂併發淋巴水腫,當時有針對淋巴水腫治療並順利退腫,不料年初因癌細胞轉移,導致淋巴水腫復發,所幸有了上次經驗,洪女士並不灰心,決定聽從復健科醫師建議,積極接受「整合性退腫治療」,不僅免動手術,也大幅減緩肢體腫脹不適,恢復生活品質。
包粽包到歪腰!3招鍛鍊核心肌群 避免「痠痛通通跑回來」
2020/6/21端午節即將到來,加上「武漢肺炎」疫情趨緩,家家戶戶開始相約包肉粽,因包粽子過程通常需坐在板凳上,並長時間彎腰,若加上有骨質疏鬆問題,很容易引發肩頸、腰背痠痛,此時不妨居家簡單練3招,讓痠痛通通退散。
2歲嬰腦部缺氧「不會吃」 慈母長伴復健 見證「吞下第一口食物」
2020/6/17吳太太因妊娠高血壓,懷胎七個月緊急剖腹產下「承承」,過程中因腦部缺氧,造成吞嚥障礙,但全家人都樂觀面對,帶著他安排語言治療、學習鼻胃管照護,並在10個月大開始學習吞嚥。日前看到孩子努力吞下第一口食物的模樣,讓媽媽感動道:「孩子沒關係,我知道你比較慢,請你一定要加油,我會一直陪著你!」
8旬爺頸因性吞嚥障礙「卡關」 語言治療師助重拾進食樂趣
2020/6/13台中81歲林爺爺多年來吃東西和喝水容易嗆到,以致於經常食不下嚥,身形日益消瘦,更逐漸與家人漸行漸遠,讓親友看了都十分不忍,經轉診至復健科求助,終於確診為「頸因性吞嚥障礙」,透過復健治療後,林爺爺喉嚨異物感大幅改善,也提升生活品質,讓家人鬆了一口氣,重溫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