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活動訊息
- 活動訊息
- 110病人安全做伙來徵稿活動_第一名
活動訊息
110病人安全做伙來徵稿活動_第一名

題目 |
最後一段路 |
過年前在工作的期間接到了媽媽的一通電話,慌慌張張的告訴我爸爸在家突然滑倒,結果全身無力癱軟一直抽蓄,雖然內心很害怕但是邊安慰媽媽的同時還是請家人聯絡救護車,緊急的送到醫院處置,接受了一連串的病理、生理檢查及檢驗檢查安排,醫師細心仔細的解說檢查目的及各項的報告,種種的結果告訴我們爸爸已經是肺癌的第四期,而且有多處的器官轉移。因為事情來的太突然,子女們都還沒有辦法接受,當下家人只想做完檢查,讓爸爸除夕夜可以出院回家吃團圓飯;因擔心爸爸無法承受病情,忍著眼淚再三請求醫療團隊對病人隱瞞病情,但是醫師告訴我們:「因為爸爸腦部的癌症轉移可能在治療的過程中,病情的變化導致意識可能昏迷甚至需要急救,在後續醫療處理過程,家屬及病人會承受巨大「瞞」的壓力及痛苦,導致病人無法在生命最艱難旅程暢所欲言,可能爸爸有很多事情想要完成及交待,而且臨床上的經驗,當病人罹癌時知道病情,較能配合治療,相對較能有效延長存活,即使到了癌症末期,可以做對自己有利的選擇,減少無效醫療對自己的傷害。」請我們還是找時間跟爸爸做病情的討論。 在住院的過程中,每一項的檢查我都含著眼淚仔細的跟爸爸說明原因,及為什麼要安排檢查,爸爸最終了解了自己的病情,在後續的治療過程,醫師向爸爸說明了的病情及後續所要面臨的抗癌治療,讓爸爸有生命的自主權,決定後面所要接受的治療決策;爸爸決定了要接受化療及放射線治療,包含放置人工血管、門診、住院化療、放射線治療,經過了快3個月的時間的爸爸幾乎天天到醫院做治療,充分配合了相關治療後癌細胞果然變小了,這段期間我們子女們也陪伴在爸爸的身邊知道了,爸爸期望身後事及告別式的處理形式及擔心、掛念的事情,我們都盡心盡力的安排,但是接踵而來的治療爸爸的體力一天不如一天,在一次的回診過程因爸爸的體力衰退,進食吞嚥困難、體重減輕、全身無力,醫師跟爸爸建議放置鼻胃管並安排住院做詳細的檢查。 從沒想過這次住院卻是陪爸爸走的最後一段路,爸爸是一個非常聽話又配合的病人,安排的治療從不缺席,而且都會提早到醫院等侯,住院2個多星期後醫師表示如果明天檢查情況有改善就能準備出院,於是我便諮詢出院準備團隊,著手準備家中爸爸出院後需要的照護輔具及設備,等待報告接爸爸出院。但是結果往往讓人從天堂掉到地獄,爸爸的肺部癌症復發了,而且又再次的肺部感染,主治醫師與媽媽提起「安寧治療」,媽媽卻拒絕討論這個話題,媽媽覺得安寧就是沒人管在醫院等死,於是醫療團隊便安排了家庭會議,包含宗教師父、安寧護理師、社工師、放射科醫師、營養師…等,討論爸爸後續的治療方式,包含拒絕急救的意願書及選擇安寧緩和醫療、還有協助媽媽的哀傷輔導。在治療的期間家人們跟爸爸無所不談,依照爸爸的意願我們簽署了拒絕急救同意書並開始了安寧緩和的照護,爸爸在這段期間呼吸困難、費力,且血氧濃度不足,每次說話總是費了很大的力氣,也講不完一句話,看了真的很不捨,醫師查房時問我:「妳希望我怎麼幫忙爸爸,他辛苦了一輩子,讓爸爸最後這段路不要這麼痛苦!」最後開始使用連續性的嗎啡止痛劑,時而清醒時而昏睡。就在週末家人們都休假的這一天,一早主治醫師來電告知我們,爸爸的狀況可能今天就可以回家了,過了中午血氧血壓開始下降,可能是爸爸聽到醫師說可以出院了,護理人員幫忙安排了救護車,我坐在救護車上一整路牽著爸爸的手,在耳朵跟爸爸說醫生說你的病都好了,我們快要到家了,回到家親手幫爸爸把管路拔掉,爸爸就像睡著了一樣長眠在我們的心中。 身為護理人員的我,在護理專業的學程及職業生涯裡,安寧療護積極地、拚全力地維持尊嚴與照顧到最後一刻,強調在整個過程中能夠與家人道謝、道歉、道愛、道別,而且心靈有所平安,這也才符合華人文化「善終善生」的精神,感謝主持家庭會議的醫療團隊讓病人及家屬獲得資訊,以達成病人擁有照顧服務上做決定的能力與權利,在這段時間家人們更是補足了生命教育的這堂課。 |